首页 > 甄选问答 >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2025-11-20 02:16:46

问题描述: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02:16:46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通过作者亲身探访石钟山的过程,探讨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的治学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以下为《石钟山记》的原文、译文及简要总结。

一、原文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余谓:此山非钟也,乃石耳。然世传以为钟者,盖以声之似也。余自临川,乘风破浪,至鄱阳湖,欲观其状。舟行至其下,有大石横卧,如钟形。因问渔人曰:“此山何名?”曰:“石钟山。”余笑曰:“此非钟也,乃石也。”

又曰:“古之人不余欺也。”今观其山势,峭壁千尺,上有青苔,下有巨石,中有空穴,风击之,则声如磬。余与子瞻同游,夜宿山中,月白风清,忽闻有声自山后出,其声隆然,若钟鼓之声。余惊曰:“此真钟也!”

遂命童子持火照之,见石中有空,风吹其中,声随风出,如钟鼓之鸣。余乃叹曰:“古人之言,诚不我欺也。”

二、译文

《水经》中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叫石钟山的山。”我认为,这座山并不是真的钟,而是石头。然而世人却称它为“石钟山”,是因为它的声音像钟一样。

我从临川出发,乘船渡过鄱阳湖,想看看这座山的形状。船行驶到山下时,看到一块大石头横卧着,形状像钟。于是问渔夫:“这座山叫什么名字?”渔夫回答:“石钟山。”我笑着说:“这不是钟,是石头啊!”

又说:“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现在看这座山的地形,陡峭的岩壁高耸入云,上面长满青苔,下面有巨大的石头,中间有一个空洞,风吹进去就会发出像敲钟一样的声音。我和弟弟苏辙一同游览,夜晚住在山上,月色皎洁,风清气爽,忽然听到山后传来一种低沉的声音,像是钟鼓的声音。我惊讶地说:“这真是钟的声音啊!”

于是让仆人拿着火把照看,发现石头中间有空腔,风吹进去,声音就随着风传出来,就像钟鼓一样响亮。我于是感叹道:“古人的话,确实没有骗我。”

三、(文字+表格)

项目 内容
作者 苏轼(北宋)
文体 游记散文
主题思想 强调“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提倡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
写作背景 苏轼在游览石钟山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纠正了前人对山名的误解
主要描写对象 石钟山的地形、声音及其形成原因
语言风格 文笔流畅,富有哲理,兼具写景与议论
历史意义 反映了中国古代学者注重实地考察、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

四、结语

《石钟山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苏轼通过一次实地考察,揭示了“眼见为实”的重要性,强调了科学探究应当基于实际观察和验证。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时,应保持谦逊与求实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