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大动成语解释】“食指大动”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四年》。原意是指吃饭时手指微微颤动,后来引申为对美食的强烈渴望,形容人非常想吃东西,食欲旺盛。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看到美食时的兴奋和期待情绪。
成语详解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食指大动 |
| 拼音 | shí zhǐ dà dòng |
| 出处 | 《左传·宣公四年》:“子公之食指动。” |
| 释义 | 原指吃饭时手指微微颤动,后引申为对美食的强烈渴望或食欲旺盛。 |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形容人看到美食时的兴奋状态。 |
| 近义词 | 食欲大开、垂涎三尺、馋嘴猫 |
| 反义词 | 饥饿难耐、无心饮食、毫无胃口 |
| 示例 | 看到那香喷喷的烤肉,他的食指大动,迫不及待地坐下来享用。 |
成语使用场景
1. 日常对话中:当朋友谈论美食时,可以用“我食指大动”来表达自己非常想吃。
2. 描写人物心理: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刻画一个人对食物的渴望。
3. 广告与宣传:常用于食品类广告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注意事项
- “食指大动”虽是成语,但在正式写作中使用较少,多用于轻松、幽默的语境。
- 不宜用于描述严重的饥饿感,否则可能显得不够恰当。
- 在口语中使用时,语气要自然,避免过于生硬。
总的来说,“食指大动”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人们对美食的向往和兴奋之情。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灵活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