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释文】《石门铭》是北魏时期的一篇重要碑刻文字,原刻于陕西汉中石门隧道的崖壁上,内容为赞颂汉代开通石门栈道的功绩。其文字古朴遒劲,书法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本文对《石门铭》的释文进行整理与总结,便于读者理解其内容与意义。
一、
《石门铭》全文共138字,由北魏著名书法家王远书丹,内容主要记载了汉代凿山开道、修建栈道的壮举,并赞颂了当时主持工程的官员李仲璇的功绩。文中语言简练,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艰苦条件下开山修路的智慧与毅力。
此铭文不仅是一篇历史记录,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作品,其书法风格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线条刚劲有力,结构严谨,被誉为“北碑之杰作”。
二、释文对照表
| 原文 | 释文 |
| 惟汉孝明皇帝,敕使中郎将李仲璇,开凿石门,以通商旅。 | 汉孝明皇帝命令中郎将李仲璇,开凿石门,以便商旅通行。 |
| 自永平四年,至于七年,功成业就,遂乃勒铭。 | 从永平四年(公元61年)到永平七年(公元64年),工程完成,于是刻碑立铭。 |
| 道路既通,商贾往来,民得其利。 | 道路开通后,商人往来频繁,百姓因此受益。 |
| 天地有常,而人无恒。 | 天地有其规律,但人事却难以持久。 |
| 而仲璇之功,永垂不朽。 | 李仲璇的功绩,将永远流传。 |
| 石门之铭,千载不磨。 | 石门的铭文,历经千年而不磨灭。 |
三、结语
《石门铭》不仅是研究汉代交通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其内容真实反映了古代工程的艰辛与成就,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功业与精神的追求。通过对其释文的整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