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夜书所见》。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诗意和深深的思念。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诗中写道: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作者在秋天的夜晚,看到外面的景色,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心里感到有些孤单。诗中的“萧萧”是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促织”就是蟋蟀,孩子们在夜里捉蟋蟀,而作者却独自一人,看着远处的一盏灯,心里充满了思念。
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这句话让我想象出一个安静的夜晚,院子里有一盏微弱的灯光,仿佛在等着谁回家。这让我想起妈妈晚上在家等我放学的情景,也让我明白了诗中的“客情”是什么意思——就是游子对家的思念。
通过这首诗,我学会了观察身边的景色,并试着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我还不能像诗人那样写出那么优美的句子,但我知道,只要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
《夜书所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一幅关于思念、关于秋天、关于家的画。它让我懂得了:诗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