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是什么意思】“千载谁堪伯仲间”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一诗,全诗为: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对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其中,“伯仲”是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把握整句诗的深意。
一、
“伯仲”一词源自古代兄弟排行中的称谓。“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后引申为“兄弟之间长幼之分”。在文学中,“伯仲”常用来表示“高低、优劣、比较”,如“伯仲之间”即指两者难分高下,或形容某人与他人相仿,难以区分优劣。
在“千载谁堪伯仲间”中,“伯仲”指的是诸葛亮与后世之人之间的比较。陆游借此表达对诸葛亮才华与功绩的高度推崇,认为千古以来,能与他比肩的人寥寥无几,甚至无人可及。
二、表格说明
| 词语 | 含义 | 在诗句中的作用 |
| 千载 | 千年,表示时间久远 | 强调历史的漫长与英雄人物的不朽 |
| 谁 | 谁人,指代历史上的人物 | 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 堪 | 能够、可以 | 表示“能够与……相比”的意思 |
| 伯仲 | 兄弟的排行,引申为“比较、分高下” | 指诸葛亮与后人之间的比较 |
| 间 | 中间、之间 | 表示比较的范围或界限 |
三、延伸理解
“伯仲”一词在古文中常见,如《左传》中有“伯仲叔季”的说法,用于表示兄弟排行。后世多用“伯仲之间”来形容两人水平相当,难分高下。例如:“二人技艺相当,难分伯仲。”
在文学作品中,“伯仲”也常被用来赞美某人的才学或成就,如“文采斐然,堪称一代伯仲”。
四、结语
“千载谁堪伯仲间”不仅是一句感叹,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思。通过“伯仲”这一词语,诗人将诸葛亮与后世英雄进行对比,突显了诸葛亮的卓越与不可超越的地位。这也提醒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往往不是靠一时的权势,而是靠真正的才能与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