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驴技穷是什么意思】“黔驴技穷”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没有能力或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做出最后的、无力的挣扎或表现。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黔 | 古代地名,今贵州一带,借指外来的、不熟悉的人或事物。 |
驴 | 比喻无能的人或力量薄弱的对手。 |
技穷 | 技能用尽,没有更多的办法。 |
整体意思:
比喻一个原本看似有本领的人,在遇到真正的强者时,终于暴露了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只能束手无策。
二、成语出处
- 出处: 《三戒·黔之驴》——唐代·柳宗元
- 原文节选: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乃食之。”
三、成语用法
场景 | 示例 |
描述某人无能 | 他只是个“黔驴技穷”的人,根本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
形容表面强大 | 虽然他一开始显得很厉害,但其实不过是“黔驴技穷”。 |
批评虚假实力 | 这些人不过是“黔驴技穷”,靠吹嘘维持形象。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束手无策、无计可施、黔驴之技 |
反义词 | 有备无患、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
五、总结
“黔驴技穷”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实力不是靠外表或虚张声势来维持的,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避免成为“黔驴”。
核心要点 | 内容 |
成语含义 | 表面强大,实则无能,最终无计可施。 |
出处 | 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
使用场景 | 批评虚假实力、形容无能之人 |
教育意义 | 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反对虚张声势 |
通过了解“黔驴技穷”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生活中避免成为“黔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