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温怎么计算】积温是农业气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用于评估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热量条件。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日平均气温高于某一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称为生物学下限温度)的部分总和。积温的计算对农业生产、作物种植规划以及气候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温的基本概念
- 定义:积温是指在特定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减去该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后的累计值。
- 用途:用于判断作物是否能正常生长、预测成熟期、指导播种时间等。
- 常见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
- 小麦:0℃
- 水稻:10℃
- 玉米:10℃
- 棉花:12℃
- 油菜:5℃
二、积温的计算方法
积温的计算公式如下:
$$
\text{积温} = \sum_{i=1}^{n} (\text{日平均气温} - \text{生物学下限温度})
$$
其中:
- $ n $ 是计算的天数;
- 日平均气温为当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 如果某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则不计入积温。
三、积温的计算步骤
1. 确定生物学下限温度:根据作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温度阈值。
2. 获取每日气温数据:包括每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3. 计算日平均气温:
$$
\text{日平均气温} = \frac{\text{最高气温} + \text{最低气温}}{2}
$$
4. 计算每日有效积温:
$$
\text{有效积温} = \text{日平均气温} - \text{生物学下限温度}
$$
若结果小于或等于0,则取0。
5. 累加有效积温:将各天的有效积温相加,得到一段时间内的总积温。
四、积温计算示例
| 日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日平均气温(℃) | 生物学下限温度(℃) | 有效积温(℃) |
| 4月1日 | 18 | 9 | 13.5 | 10 | 3.5 |
| 4月2日 | 20 | 10 | 15 | 10 | 5 |
| 4月3日 | 16 | 7 | 11.5 | 10 | 1.5 |
| 4月4日 | 14 | 6 | 10 | 10 | 0 |
| 4月5日 | 19 | 8 | 13.5 | 10 | 3.5 |
总积温:3.5 + 5 + 1.5 + 0 + 3.5 = 13.5℃
五、积温的应用
- 作物生长周期预测:通过积累足够的积温,可以判断作物是否达到成熟阶段。
- 种植区域选择:不同地区积温差异大,影响作物品种的选择。
- 农业灾害预警:低温或高温可能导致积温不足或过高,影响作物产量。
- 农业政策制定:政府可根据积温数据调整农业补贴、种植结构等。
六、注意事项
- 积温计算应结合当地实际气候条件,避免使用通用标准。
- 不同作物对积温的需求不同,需分别计算。
-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持续低温或高温,积温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作物真实生长情况。
七、总结
积温是衡量作物生长所需热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简单但应用广泛。通过合理计算和分析积温,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安排种植计划,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稳定性。了解积温的计算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