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证据的三性指的是什么】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法律对证据的采纳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证据的三性”是判断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核心标准,即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以下是对“民事诉讼法证据的三性”的总结与说明:
一、证据的三性概述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合法性 | 指证据的收集、提供、形式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可能被排除。 |
| 真实性 | 指证据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是伪造或虚假的信息。 |
| 关联性 | 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能够证明或反驳相关主张。 |
二、详细解释
1. 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取得方式、来源、形式等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例如:
- 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的书证、物证;
- 依法定程序进行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 符合法律规定的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
若证据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如偷拍、窃听、强迫证人作证等),即使内容属实,也可能因违法而被法院排除。
2. 真实性(证据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为捏造或篡改。例如:
- 书证应为原件或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 视听资料应未经过剪辑、修改;
- 证人证言应基于其亲身经历,而非道听途说。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以确认其真实性。
3. 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也就是说,该证据应当能够证明或反驳某一具体争议点。例如:
- 在合同纠纷中,合同文本与履行情况之间的关系;
- 在侵权案件中,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果证据与案件无关,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三、总结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三性——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是法院判断证据是否可以采信的关键标准。只有同时具备这三项特征的证据,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作为支持或反驳诉讼请求的依据。
| 三性 | 定义 | 法律意义 |
| 合法性 | 收集、提供方式符合法律规定 | 防止非法取证,保障程序正义 |
| 真实性 | 内容客观真实 | 确保事实准确,避免虚假信息干扰审判 |
| 关联性 | 与案件事实有直接联系 | 提高证据的证明力,增强裁判的合理性 |
综上所述,理解并掌握“民事诉讼法证据的三性”,不仅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准备和提交证据,也有助于法官更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