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公式是什么?】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处理内容。其中,年限平均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折旧方法,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到每一期。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大多数使用年限明确、价值稳定的固定资产。
一、年限平均法的基本概念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折旧费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假设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的损耗是均匀的,因此每期的折旧额相同。
二、计算公式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 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 = 年折旧额 ÷ 12
其中:
- 固定资产原值:指购入固定资产时的实际成本。
- 预计净残值: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预计可回收金额。
- 预计使用年限:指固定资产预计可以使用的年数。
三、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购买一台设备,原值为12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
根据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 = (120,000 - 2,000) ÷ 5 = 118,000 ÷ 5 = 23,600元
月折旧额 = 23,600 ÷ 12 ≈ 1,966.67元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数值 |
固定资产原值 | 120,000 元 |
预计净残值 | 2,000 元 |
预计使用年限 | 5 年 |
年折旧额 | 23,600 元 |
月折旧额 | 约 1,966.67 元 |
五、注意事项
1.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途合理确定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
2. 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减值,需调整其账面价值并重新计算折旧。
3. 年限平均法虽然简便,但对某些使用初期损耗较大的资产可能不够准确,此时可考虑其他折旧方法如加速折旧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年限平均法是一种稳定、规范的折旧方式,适用于多数企业日常财务核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