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出十三归】“九出十三归”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中的一种利息计算方式,常见于过去农村或小规模的金融活动中。它是一种高利贷形式,因其利率极高,常被用于非法放贷,甚至涉及诈骗和暴力催收等问题。
在“九出十三归”的模式下,借款人从贷款人处借得90元,但需在约定时间内偿还130元,即本金90元,利息40元。这种计算方式看似利率为44.4%(40/90),但实际上由于复利、附加费用等因素,实际利率可能更高。
一、什么是“九出十三归”?
“九出十三归”是民间对一种高利贷行为的俗称,意思是:借款人借到的钱是“九”,而到期需要还的是“十三”。这里的“九”指的是实际拿到手的钱,“十三”则是到期必须偿还的金额。
例如:
- 借款人向放贷人借款100元,但实际只拿到90元(扣除“手续费”或“利息”),
- 到期需偿还130元,
- 即“九出”(实际拿到90元),“十三归”(需还130元)。
二、“九出十三归”的特点
| 特点 | 内容说明 |
| 高利率 | 实际年利率可达40%以上,远高于合法贷款 |
| 隐蔽性 | 通过“手续费”“保证金”等方式隐藏真实利率 |
| 复利计算 | 常见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容易产生复利 |
| 欺诈性 | 常伴随虚假合同、威胁恐吓等手段 |
| 法律风险 | 属于非法高利贷,违反《刑法》和《民法典》 |
三、“九出十三归”的危害
1. 加重债务负担:借款人一旦陷入,很难脱身,债务越滚越大。
2. 引发社会问题:如暴力催收、人身威胁、家庭破裂等。
3. 破坏信用体系:部分借款人因无力还款而被列入黑名单,影响未来贷款机会。
4. 法律风险高:参与或支持此类行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四、如何应对“九出十三归”?
1. 提高警惕:对高利率、隐蔽收费的贷款保持高度怀疑。
2. 选择正规渠道:使用银行、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服务。
3. 了解法律知识:知晓《民法典》《刑法》中关于高利贷的相关规定。
4. 及时求助:遇到高利贷困扰时,可向公安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
五、总结
“九出十三归”是一种典型的非法高利贷行为,其本质是通过欺诈手段获取高额利息,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损害借款人利益。随着国家对非法放贷行为的严厉打击,这类现象正逐渐减少,但仍需公众提高防范意识,远离高利贷陷阱。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九出十三归 |
| 含义 | 借款人借90元,需还130元 |
| 利率 | 约44.4%,实际可能更高 |
| 性质 | 非法高利贷 |
| 危害 | 债务沉重、社会问题、法律风险 |
| 应对方法 | 警惕、选择正规渠道、依法维权 |
如您发现身边有类似情况,请务必及时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