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蚍蜉撼大树】“蚍蜉撼大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字面意思是:蚂蚁(蚍蜉)想要摇动大树,显得非常可笑,因为力量悬殊,根本不可能成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不自量力,妄图以微小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对手,结果注定失败。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蚍蜉撼大树 | 
| 拼音 | pí fú hàn dà shù | 
| 出处 | 唐·韩愈《调张籍》 | 
| 字面意思 | 蚂蚁摇动大树 | 
| 比喻意义 | 不自量力,以弱抗强 |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不切实际的行为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蚍蜉撼大树”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中。当时韩愈在批评当时的文坛风气,认为一些人对他的作品进行无端攻击,但这些人的言论并不具备真正的价值,就像“蚍蜉撼大树”一样,徒劳无功。
此成语后来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那些企图以弱胜强、不自量力的行为,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三、使用示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行为 | 他想凭一人之力改变整个公司制度,简直是蚍蜉撼大树。 | 
| 描述不自量力 | 小公司想和大企业竞争,简直是蚍蜉撼大树。 | 
| 说明力量悬殊 | 他试图用个人影响力影响政策,真是蚍蜉撼大树。 |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蚍蜉撼大树”的关系 | 
| 以卵击石 | 用鸡蛋去撞石头,比喻自不量力 | 类似,强调力量悬殊 | 
| 知难而进 | 明知困难仍坚持前进 | 有积极意义,与“蚍蜉撼大树”相反 | 
| 自不量力 | 不了解自己的能力 | 同义词,常一起使用 | 
五、总结
“蚍蜉撼大树”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力量不对等时的徒劳行为。它不仅用于批评他人的不自量力,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和处境,避免盲目行动。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强大对手或困难时,应理性判断,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