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与哪部著作有关】“洛阳纸贵”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非常受欢迎,流传广泛,以至于纸张供不应求。这个典故最早出自西晋时期,与一部著名文学作品密切相关。
一、
“洛阳纸贵”这一成语源于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当时,左思耗时十年完成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由于其广受好评,人们争相传抄,导致洛阳地区的纸张价格飞涨,因此有了“洛阳纸贵”的说法。该成语不仅体现了作品的极高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追捧。
二、相关资料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洛阳纸贵 |
出处 | 西晋·左思《三都赋》 |
含义 | 形容作品广为流传,受到热烈欢迎 |
典故背景 | 左思创作《三都赋》,因文采出众,被广泛传抄,导致纸价上涨 |
作者 | 左思(西晋文学家) |
作品特点 | 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结构严谨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形容文学作品受欢迎的常用成语 |
三、延伸理解
“洛阳纸贵”不仅是对左思《三都赋》的赞誉,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传播的方式。在没有印刷术的时代,书籍主要依靠手抄传播,而一部作品如果广受欢迎,就会引发大量抄写,从而带动纸张需求。这也说明了优秀作品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洛阳纸贵”源于左思的《三都赋》,是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展示了作品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学艺术的高度关注和热爱。今天,我们仍常用这一成语来形容那些广受欢迎、影响力巨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