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生平事迹的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仕途起伏,诗文流传广泛,作品关注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以下是对白居易生平事迹的简要总结,并辅以表格形式进行梳理。
一、生平事迹总结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早年经历战乱,对民间疾苦有深刻体会。他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任左拾遗、江州司马等职,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谪。尽管仕途不顺,他始终关心民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晚年退隐洛阳,专注于诗歌创作和佛学研究,最终在洛阳去世。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民生活的同情,更有对政治腐败的批判。代表作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至今仍广为传诵。
二、白居易生平大事年表
| 时间 | 事件 |
| 772年 | 出生于河南新郑,父祖皆为小官,家境清贫。 |
| 785年 | 十三岁,随父迁居长安,开始接触儒家经典。 |
| 793年 | 十九岁,中秀才,开始参加科举考试。 |
| 800年 | 二十八岁,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
| 806年 | 三十四岁,任周至县尉,写下《秦中吟》十首,揭露社会不公。 |
| 815年 | 四十三岁,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琵琶行》。 |
| 820年 | 四十八岁,任忠州刺史,继续关注民生,写《新制布裘》等诗。 |
| 824年 | 五十二岁,任杭州刺史,主持修筑西湖堤坝,留下“白堤”传说。 |
| 830年 | 五十八岁,任苏州刺史,政绩显著,后因病辞官。 |
| 846年 | 六十四岁,病逝于洛阳,葬于香山,后人尊其为“香山居士”。 |
三、结语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他的诗作贴近生活,语言通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坚守初心,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