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十五从军征》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篇,反映了古代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诗歌通过一个少年从军多年后归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战乱带来的荒凉与悲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十五岁少年被征召入伍,征战多年后回到家乡的故事。他原本以为家中亲人还在,结果却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家园,亲人早已不在,甚至连房屋也已荒废。诗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十五岁就参军出征,八十岁才得以回家。 |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在路上遇到同乡人,问:“家里还有谁?” |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同乡人)远远望去说:“那是你的家,坟墓重重。” |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兔子从狗洞里钻进去,野鸡从房梁上飞出来。 |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庭院里长满了野生的谷物,井边长着野葵菜。 |
| 舅舅、婶母、哥哥、姐姐都死了,只有我一个人活着。 | 老人(指自己)独自一人,没有家人。 |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粥饭一会儿就做好了,却不知道该给谁吃。 |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走出门向东望,眼泪落下沾湿了我的衣裳。 |
三、诗歌主题分析
《十五从军征》通过一个老兵的视角,揭示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破坏。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归家后的凄凉景象,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四、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全诗语言简洁、直白,贴近生活,富有民间气息。
- 情感真挚:通过老兵的孤独与无助,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 对比手法:用“十五从军”与“八十始归”的强烈对比,突出时间的漫长与人生的无常。
五、结语
《十五从军征》不仅是一首反映战争苦难的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关爱家庭,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历史中那些默默承受苦难的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