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与同一个人或同一因素密切相关。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命运的无常和人事的复杂。
一、历史背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讲的是西汉开国名将韩信的故事。韩信早年落魄,曾受胯下之辱,后因得到丞相萧何的赏识而被刘邦重用,最终助刘邦建立汉朝。然而,韩信后来因功高震主,被吕后和萧何合谋设计杀害。
这一典故中的“萧何”,既是韩信的伯乐,也是他的“掘墓人”,因此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
二、原文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亡者数十人,信亦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遂言于上曰:‘必欲争天下,非信不可。’于是拜信为大将军。”
后来,韩信被杀时,吕后与萧何合谋,“伪令人从上所,诈言信已死”。韩信最终死于萧何之计。
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它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命运的多变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韩信的成败皆因萧何,说明一个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依赖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因素,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
四、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主要人物 | 韩信、萧何、刘邦、吕后 |
成语含义 | 成功与失败皆因同一人或因素 |
历史背景 | 韩信因萧何推荐而得重用,后因萧何参与设计被杀 |
现代用法 | 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均与同一人或因素相关 |
启示 | 人际关系复杂,成功需谨慎,风险不可忽视 |
结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仅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更是对人性、命运和权力关系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珍惜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也要时刻警惕可能带来危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