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诣陈太丘宿原文翻译文言文】一、
《宾客诣陈太丘宿》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一则短文,讲述了东汉时期名士陈寔(字仲弓)与宾客之间的一段故事。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交往礼仪和道德观念。
故事讲述的是有客人到陈寔家留宿,但陈寔因故未在家,其子陈纪(字元方)代为接待。客人询问陈寔是否在家,陈纪如实回答。后来陈寔回来后,得知此事,认为儿子没有失礼,反而称赞他诚实守信。此故事体现了儒家“诚”与“礼”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诚信的重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宾客诣陈太丘宿。 | 有客人去拜访陈寔(字太丘),想在他家留宿。 |
太丘不在,其子元方时年七岁,门内。 | 陈寔不在家,他的儿子陈纪(字元方)当时只有七岁,在门口。 |
客问曰:“尊君在不?” | 客人问:“您父亲在吗?” |
答曰:“在。” | 陈纪回答:“在。” |
曰:“何不在?” | 客人又问:“为什么不在?” |
答曰:“在。” | 陈纪再次回答:“在。” |
客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客人说:“这不是人做的事啊!约定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走了。”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陈纪说:“您和我父亲约定中午见面。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我的面骂我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客惭,下车引之。 | 客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陈纪的手。 |
元方入门不顾。 | 陈纪却头也不回地进了门。 |
三、内容解析
本篇虽短,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 诚信为本:陈纪面对客人的质问,坚持实话实说,体现了儒家提倡的“诚”。
- 礼仪为重:客人因陈寔未到而责怪,陈纪以理服人,表现出对长辈的尊重。
- 教育意义:故事通过儿童之口传达了“信”与“礼”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作用。
四、结语
《宾客诣陈太丘宿》虽为一篇小文,却生动刻画了古代士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与道德标准。它不仅是一则历史记载,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在今天看来,这种讲求诚信、注重礼仪的价值观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