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什么意思】“滥觞”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历史或文化语境中。它原本指的是江河的发源地,后来引申为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初始阶段。在现代使用中,“滥觞”多用来形容某种思想、现象、潮流等的最初萌芽状态。
一、
“滥觞”一词源于古代对河流源头的描述,后被引申为事物的起始点或发端。它常用于书面语中,具有一定的文雅色彩。在不同语境下,其含义略有差异:
- 字面意义:指江河的源头,水流初起之处。
- 引申意义:表示某事的起源、开始或最初的形态。
- 文化意义:常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强调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
该词虽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学术、文学或正式写作中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原指江河的源头,后引申为事物的起源或初始阶段。 |
拼音 | làn shāng |
字面解释 | “滥”意为泛滥、初起;“觞”原指酒杯,引申为水流的起点。 |
引申含义 | 表示某事的开端、发端或最初的形态。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文学、历史、哲学等正式语境中。 |
文化背景 | 出自《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
用法举例 | “这种思想滥觞于战国时期。” |
现代使用 | 较少用于日常对话,多见于文章、论文、书籍等正式文本中。 |
三、结语
“滥觞”虽然不是高频词汇,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典雅的表达方式,使其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独特价值。理解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文语言的美感与深度。在写作或研究中适当使用,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