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通假字

2025-09-04 07:16:43

问题描述:

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有没有大佬愿意带带我?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4 07:16:43

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通假字】在学习《孟子》这部经典著作时,了解其中的通假字是掌握文言文的重要一环。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由于音同或音近而临时借用其他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在《孟子》二章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它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进行归纳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通假字总结

1. “辟”通“避”

-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解释:“辟”在此处通“避”,意为躲避、避开。

- 示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2. “蚤”通“早”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 原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解释:“蚤”通“早”,表示时间上的“早”。

- 示例:“蚤起,施从者,往见季子。”

3. “直”通“只”

-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 原文:“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解释:“直”通“只”,表示仅仅、只是。

- 示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 “亡”通“无”

- 出处:《孟子·尽心上》

- 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解释:“亡”通“无”,意为没有。

- 示例:“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 “说”通“悦”

- 出处:《孟子·离娄上》

- 原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 解释:“说”通“悦”,意为高兴、喜悦。

- 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6. “反”通“返”

- 出处:《孟子·告子下》

- 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解释:“反”通“返”,意为返回。

- 示例:“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二、通假字一览表

通假字 本字 出处 原文句子 解释
《公孙丑下》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躲避、避开
《梁惠王上》 “蚤起,施从者,往见季子。” 早、早晨
《滕文公上》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仅仅、只是
《尽心上》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没有
《离娄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高兴、喜悦
《告子下》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返回

通过以上整理可以看出,《孟子二章》中的通假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确识别和理解这些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原文意思,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避免机械记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