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出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音乐或讲话的美妙动听,令人回味无穷。这句话最早出自《列子·汤问》一书,是古代先贤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
一、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最早见于《列子·汤问》,讲述了韩娥在齐国的演唱故事。她歌声感人至深,即使离开后,余音仍在梁间回荡,三日不绝。此典故被后人广泛引用,用以形容艺术感染力之强,也常用于文学、音乐等领域。
该成语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体现了古人对音乐与情感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它在现代汉语中依然频繁出现,成为表达艺术魅力的重要表达方式。
二、出处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出处 | 《列子·汤问》 |
原文出处 | “昔者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作者 | 列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
故事背景 | 韩娥在齐国卖唱求生,其歌声动人,离别后仍余音不绝 |
含义 | 形容音乐或言语的感染力极强,令人久久难忘 |
使用场景 | 文学、音乐评论、演讲等场合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赞美艺术作品或语言表达的优美和感染力 |
三、结语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赞美,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能够穿越时空,打动人心。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