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什么意思】“刻骨铭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经历或情感非常深刻、难以忘怀。它不仅表达了记忆的深刻性,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的事情。
下面是对“刻骨铭心”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刻骨铭心 |
拼音 | kè gǔ míng xīn |
含义 | 形容记忆或感受极其深刻,难以忘怀,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痛苦、悲伤、感动或难忘的经历。 |
感情色彩 | 偏负面,但也可用于中性或正面情境(如感人至深的回忆)。 |
近义词 | 难以忘怀、铭心刻骨、永志不忘 |
反义词 | 淡然处之、无动于衷、转瞬即逝 |
二、词语来源与出处
“刻骨铭心”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非徒有才也,亦有其志;非徒有志也,亦有其德。虽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其行可则,其言可法,虽在幽隐,人莫能知,而名不可掩,功不可没,是谓‘刻骨铭心’。”
后来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常用的表达方式,强调记忆的深刻和情感的强烈。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痛苦经历 | 那次失败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至今难以释怀。 |
感人瞬间 | 她在病床上最后的微笑,深深刻在我的心里,刻骨铭心。 |
深厚友情 | 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
四、常见误区
1. 过度使用:有人将“刻骨铭心”随意用于日常对话中,失去了其原本的庄重感。
2. 情感偏差:虽然多用于负面情绪,但在适当场合也可用于正面情感,如亲情、爱情等。
3. 搭配不当:不宜与“开心”“快乐”等正面词汇直接搭配,容易造成语义冲突。
五、总结
“刻骨铭心”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适用于描述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它强调的是记忆的深度和情感的强度,常用于文学、演讲、写作等正式或半正式场合。正确使用该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形式,我们对“刻骨铭心”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希望对你在学习或使用这个成语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