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多少岁期颐】“期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龄老人的一种尊称,常用来形容百岁老人。在古代,人们将人生各个阶段称为“寿”,如“弱冠”、“而立”、“不惑”等,而“期颐”则是其中最为特殊和尊贵的称呼之一。
“期颐”一词源于《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活到一百岁,就到了需要别人照顾、颐养天年的阶段,因此称为“期颐”。这个词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长寿的重视,也表达了对长者的敬重之情。
下面是对“期颐”含义及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期颐是指多少岁?
| 项目 | 内容 |
| 期颐的年龄 | 100岁 |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 |
| 含义 | 百岁老人,需他人照顾,进入颐养天年阶段 |
| 文化意义 | 尊称长寿者,表达敬意与祝福 |
二、期颐的由来与文化背景
“期颐”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是古代对长寿的最高赞誉。在古代,能够活到百岁是非常罕见的,因此“期颐”不仅是对年龄的描述,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在民间,“期颐”也常被用作生日贺词,尤其是为百岁老人举办的寿宴,被称为“期颐寿宴”,寓意健康长寿、福泽绵长。
三、与其他寿称对比
| 寿称 | 年龄 | 含义 |
| 而立 | 30岁 | 立身、立业 |
| 不惑 | 40岁 | 明白事理 |
| 知命 | 50岁 | 知道命运 |
| 花甲 | 60岁 | 六十岁一轮回 |
| 古稀 | 70岁 | 古人七十为稀 |
| 耄耋 | 80-90岁 | 高龄老人 |
| 期颐 | 100岁 | 百岁老人,颐养天年 |
四、现代对“期颐”的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期颐”一词不再常用,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仍然被保留和传承。如今,在一些传统节日或家庭庆典中,仍会使用“期颐”来形容百岁老人,表达对其长寿的敬佩和祝福。
此外,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百岁老人逐渐增多,“期颐”也成为了衡量长寿的重要标志之一。
结语
“期颐”不仅是一个年龄的代称,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长寿的向往、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长者的敬仰。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