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是什么意思】“滥觞”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事物的起源或开端。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历史或学术语境中仍有其独特的意义。
一、
“滥觞”原意是指江河的源头,水从山间小溪开始流淌,逐渐形成大河。因此,“滥觞”引申为事物的起始阶段或发端。它既可以指具体的河流源头,也可以比喻某种思想、文化、制度等的最初形态。
在现代用法中,“滥觞”多用于书面语,表达某件事或某种现象的最初出现或萌芽阶段。例如:“这一文学流派滥觞于唐代”。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滥觞”的含义,以下是一张对比表格,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其词义与用法。
二、表格:滥觞的含义与用法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词性 | 名词、动词(较少) |
原意 | 江河的源头,水从山间小溪开始流动 |
引申义 | 事物的起始、开端、萌芽阶段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学术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表达 |
例句 | “这种思想滥觞于古代哲学。” |
同义词 | 萌芽、开端、源头、发源 |
反义词 | 终结、顶峰、成熟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正式或文学性文本 |
三、总结
“滥觞”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其本义与自然地理有关,后被引申为事物的起点。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用,但在写作和学术表达中,它能准确传达“起始”或“发源”的概念。了解“滥觞”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研究文化起源时,更加精准地把握作者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