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寡助原文翻译】一、
《失道寡助》是《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孟子通过分析战争中的胜负原因,指出一个国家或领导者如果违背仁义之道,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最终导致失败;反之,若能施行仁政,便能得到广泛支持,从而取得胜利。
文章强调了“人和”在治国与作战中的重要性,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进一步说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又比不上人心的团结。 |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却不能取胜。 |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围攻它的人,一定得到了有利的天时;但仍然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盔甲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也不是不多;但守城的人却弃城而逃,这说明地利不如人和。 |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所以说:使人民安定不能依靠边界的限制,巩固国家不能依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依靠武器的强大。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得到道义的人会有很多帮助,失去道义的人则会很少有人支持。 |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支持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支持多到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 |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用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去攻打那些被亲人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
三、结语
《失道寡助》不仅是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更是儒家“仁政”理念的核心表达之一。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国家治理还是个人发展上,都应注重道德与民心,唯有顺应天道、赢得人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长久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