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是什么意思】“异口同声”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多人在同一时间说出相同的话,表示大家意见一致或动作同步。这个成语虽然字面上看似矛盾(“异口”与“同声”),但其实是一种巧妙的表达方式,强调的是在不同声音中达成一致的结果。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异口同声 |
拼音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异口同声,共为一辞。” |
含义 | 多人同时说出相同的话,表示意见一致或动作同步。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集体行为或言论一致的情况。 |
近义词 | 众口一词、异口一辞、同声相应 |
反义词 | 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会议讨论 | 在会议上,大家都异口同声地支持这个方案。 |
学生回答 | 老师提问后,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了问题。 |
演讲场合 | 他的一番话让观众异口同声地鼓掌。 |
集体行动 | 他们异口同声地喊出口号,场面非常壮观。 |
三、常见误区
1. 字面误解: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异口同声”是“不同的嘴巴发出相同的声音”,但实际上它更强调“众人一致”的结果。
2. 使用不当:该成语通常用于群体行为,若用于个人,容易造成逻辑不清。
3. 感情色彩:多用于正面或中性语境,极少用于负面评价。
四、总结
“异口同声”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多人在同一时间说出相同的话,体现出一种高度的统一性和默契。它不仅可用于日常对话,也常出现在文学、演讲和新闻报道中,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